站内导航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合作推广
如何穿越浩瀚?划船横渡大西洋亚洲第一人孙海滨做客新网银行直播间
2024-03-05 11:47:37 来源:网络 所在地区:全国 浏览次数:0

  文/许小青 金明正 

日元对人民币汇率

  面对浩瀚的大西洋和遥不可及的地平线,孙海滨和丹麦队友黄思远毅然踏上了旅程。没有外界补给、没有救援、没有任何发动机......在常人看来,这几乎是一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孙海滨他们用56天完成了这场壮举,孙海滨也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位用无动力船横渡大西洋的亚洲人。 

  近日,横渡大西洋亚洲第一人孙海滨做客新网银行Sports Talk直播间,分享他那场冒险之旅的点点滴滴,以及他对于户外探险的心得体会。

  

  (上图为横渡大西洋亚洲第一人孙海滨) 

  未曾设想的冒险 

  2000年,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的丹麦人黄思远偶然接触到沃德·埃文斯大西洋划艇挑战赛。黄思远十分热爱帆船运动,更对中国产生了浓厚的热爱。决心回报中国和母校的黄思远因此决定寻觅一位中国队友共同完成这次横渡大西洋的壮举。 

  黄思远在各大院校广发英雄帖,就读于北京体育大学的孙海滨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正面回应黄思远的人。在此之前很多人都找到黄思远,但在了解了沃德·埃文斯大西洋划艇挑战赛的艰辛和危险性就打退堂鼓了。 

  孙海滨介绍,用无动力划船横渡大西洋,从1896年到1997年只有30多人挑战成功了。自1997年开始,该项挑战变成有组织的大西洋划艇挑战赛。 

  大西洋划艇挑战赛一直被体育界称为“世界上最艰苦的划艇比赛”。要求选手两人一组采用无动力船只(船帆也不允许使用),中途不靠岸,需要选手自备补给完成用桨划行了3000英里(约4827公里)横渡大西洋的壮举,组委会不会提供任何保障团队。即便中途退赛和呼唤救援,组委会找到选手也需要很长时间。 

  在出发之前,孙海滨向自己母亲撒了谎:“唯一相信有保障团队的是我妈妈。”为了让妈妈放心,孙海滨只能告诉妈妈,自己只是白天划船,晚上会睡在组委会提供的大船上。 

  那一届的比赛,一共有来自11个国家的36支队伍参赛。在比赛前的大会上,当赛会主持人介绍孙海滨来自中国时,他收获了比其他选手更猛烈的掌声。“当时我让国外记者看到中国的改革开放程度,我瞬间就感觉,民族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孙海滨回忆道。 

  2001年10月7日,孙海滨和黄思远从西班牙的特内里费岛起航。他们的终点站是大洋彼岸的加勒比岛国巴巴加斯,冒险之旅,正式启航! 

  涉过孤独的海 

  在出发之前,孙海滨在中国香港学习缝合伤口,还接受了心理咨询师的精神状态评估。评估他精神状态的咨询师是一个法国人,临行前这位咨询师送给孙海滨一个刻着八卦太极图的精美铜盒。并告诉他要在横渡大西洋最难的时候打开它。直到前几年孙海滨搬家时才第一次打开这个法国人赠与的“锦囊妙计”,里面是一些香灰,代表着精神寄托的重要性。 

  在长期的航海旅途中,人的精神状态总会起起伏伏。孙海滨和黄思远一直通过给彼此讲笑话排解孤独感和苦闷,因此他们扛过了这场艰难的比赛。同届选手有精神崩溃的现象,其中有一对兄弟俩中的弟弟因长期孤独产生了严重的幻觉。总是认为即将到岸,想要跳船。最后他的哥哥只能把弟弟绑起来,并宣布退赛(根据每个队伍每天一次发布的卫星定位,组委会开帆船7天后找到了他们)。 

  因为风浪太大,在出发的前三天,还没适应状况的他们基本吃不进去任何东西,“基本上是吃不了东西的,一直就是吐,但是我们还要吃。” 

  在航海的过程中,恰逢孙海滨的生日。在孙海滨生日当天,黄思远突然跟变魔术一样拿出一个海豚钥匙链并祝他生日快乐。连孙海滨都忘记了自己的生日,但黄思远还记得。而且,孙海滨的大学室友们也一起打了卫星电话给他打气,孙海滨深受感动落下男儿泪。 

  在新网银行直播间里,在谈到和队友的文化差异时,孙海滨十分坦然,他认为,虽然自己和金发碧眼的丹麦人黄思远来自不同的国度。但二人想要横渡大西洋的决心是一样的。“无论文化差异有多大,别人看来绝对是不可能的事情,只要有目标,只要有计划,一切都可以完成的。”在此之前,黄思远和孙海滨仅仅是普通朋友,生死与共的横渡让他们更加了解彼此,信任彼此。正因为这种牢不可破的友谊,他们才有了继续拼搏的希望。

  

  (上图为孙海滨和主播们在新网银行直播间) 

  海上生活的点点滴滴 

  孙海滨和黄思远采用2个小时倒班制,每人划2个小时,然后轮班吃饭和休息,保证船能不间断地奔向大洋彼岸。 

  因为划船十分消耗体能,因此二人每6小时进食一次。当时他们按照这个量准备了90天的食品储备。据孙海滨介绍,他们当时带的食品都是脱水蔬菜、真空包装脱水熟米饭,这样既可以节省食品的重量,又能保证食品不会变质,用餐时只要用“不倒翁式”煤气炉子,加入就可以食用。用每周六晚上,黄思远和孙海滨会吃一顿真空包装的炖羊肉。因此二人在海上都盼望着周六的到来能解解馋。 

  他们的淡水补给则仰赖着太阳能供电的淡水过滤器。“那时候太阳板的转换率比较低,结果我们的太阳板的功率不够,晚上就不能开灯了,只能给淡水过滤器供电。”因此每次过滤出来的淡水只够二人饮用的。每次洗澡,他们都是先用海水洗完,再用一点点淡水倒在毛巾上擦拭干净身体。在长期的海上生活里,孙海滨最期待降雨的到来,这意味着他可以获取大量淡水,同时可以洗个奢侈的自然淡水澡。 

  人与自然的共存 

  在出发第10天时,正值孙海滨划船,他却惊奇地发现船前进的很慢。查看船底,发现船底布满了藤壶。藤壶,是一种节肢动物,经常附着在船底和鲸鱼的表皮。如果不及时清理,藤壶的外壳就会变硬,增大了船前进的阻力。因为黄思远的耳膜有伤病不能下潜,为了让船运行平稳,潜水清洗船底是孙海滨的每周工作。 

  所谓的潜水,其实就是憋一口下去擦掉船底的藤壶和藻类生物,每次都要耗时40分钟。在此期间,孙海滨见识了海底世界的博大。每次当他跳进大海清洗船底时,他都害怕背后出现嗜血的鲨鱼。但是每当他潜水时,都没有遇到任何攻击性的动物。“人类不属于这个海洋。这个环境你是客人,他们是主人,但他们没有伤害你。”在这一过程中,孙海滨领略到了自然的包容性。 

  同时,孙海滨还在大西洋交了一位可爱的动物朋友——一条可爱的小丑鱼。每当孙海滨下潜清理船身时,这条小丑鱼一直在旁边围观。连续三次,孙海滨都见到了这条小丑鱼。直到第四次,船遭遇了风浪,孙海滨才和他的动物朋友失散。此时也恰逢海洋动物的迁徙季,有一天,船边来了一只也在横渡大西洋的小海龟。茫茫大海当中,一叶孤舟和一只小海龟奔向同一个目的地,可以说是一种生命的奇遇。 

  这样的奇遇数不胜数,孙海滨表示,“大自然是美丽的是伟大的,更是不可战胜的。但当我们以我们渺小的身躯融入其中,我们就与伟大同在。” 

  归来之后的日子 

  在出发的57天后,孙海滨和黄思远到达终点巴巴多斯。孙海滨和黄思远分别成为各自国家驾驶无动力船横渡大西洋第一人。因为孙海滨在船头,因此孙海滨成为历史上第105位完成驾驶无动力船横渡壮举的勇者。黄思远则成为第106名勇者。 

  如今的孙海滨是北京体育大学户外运动专业的老师,他将自己从事户外运动的经验对自己的学生们倾囊相授。在任教期间,他一直在强调安全的重要性:“探险不是去失去生命,而是要展示生命存在的价值。” 

  孙海滨以近些年大热的川藏线318国道骑行为例,讲述科学探险的必要性。例如提前做好攻略,选择合适的季节和月份,避开雨季和大雪封山的情况,最大限度降低遭遇风险的可能性。 

  孙海滨也一直热衷于向后辈们传授自己横渡大西洋的经验,辅导过,来自于汕头大学的四位女学生在34天里划行5000公里,以女子组第一名的成绩完成大西洋划艇挑战赛。在此该赛事中她们一口气打破了4项世界纪录——成为首支划渡大西洋的中国队伍、首支划渡大西洋的亚洲队伍、划艇大西洋史上最年轻的参赛队伍、划渡大西洋史上最快的女子队伍。 

  尽管已经快50岁了,但孙海滨已经准备好下一次冒险之旅了。今年5月25日,他们二人准备采用跳岛战术挑战太平洋。在他的构想中,他和搭档将在中国出发,途径韩日,再经过太平洋诸岛,最终到达美国旧金山。他的冒险故事未完待续,广袤的太平洋也在等待孙海滨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