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位介绍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有着近70年的发展历史,其前身是1950年至1951年期间组建的原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1971年隶属国家地震局领导,1978年更名为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所内从事非地震研究的部分重新组建了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1998年更名为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研究所是一个包括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等多学科的综合性地球科学研究机构,是国内唯一以研究新构造运动和现今地球动力作用为主的国家级研究所。在地震科学和相关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建立了我国第一个构造物理实验室,开展地球内部介质物理力学性质、断层力学与地震机理的实验研究,并逐步与地表构造变形和深部地球物理研究相互融合,发展成为我国地震研究领域唯一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我国地震机理与预测研究的重要基地。首创了活动构造大比例尺地质填图和定量研究技术,组织开展了全国活动断裂研究和城市活动断层探测,获得了活动断层空间展布、几何结构等定量参数,为地震区划、工程建设和地震预测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在我国活动断层与地震成灾机理研究中发挥着带头作用。发现和论证我国存在具有喷发危险的活动火山,并率先综合利用地质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和地质年代学方法对活动火山开展研究,开辟了我国活动火山研究新领域。率先推进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技术在我国地球科学中的应用,并积极探索激光雷达探测技术(LiDAR)在活动构造研究中的应用,揭示了中国大陆特别是青藏高原的现今构造变形图像,为大陆动力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观测资料。在深入分析中国大陆活动构造、深部结构、地壳形变和地震活动的基础上,借鉴和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提出“中国大陆强震受控于活动地块”的假说,指导了强震机理研究和强震预测实践。针对不同自然灾害的内在关联性和相互触发性,率先组织相关领域专家,系统调查和分析我国历史自然灾害进行了,提出了综合减轻自然灾害的理念、思路和技术,开创了我国自然灾害综合研究的新领域,为我国减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研究所先后承担了一批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国家攀登项目、国家重大科学工程项目、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许多国家级重大建设工程的地震安全性评价项目,累积出版专著300多部,发表科学论文7500多篇,其中包括十余篇发表在Science和Nature系列期刊上的论文,先后获国家自然科学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3项。
目前研究所以中国大陆地震构造环境与地震动力学为主攻方向,重点围绕五个科学技术问题开展研究:一是以揭示强震发生地点和强度为主要目标的地震构造环境研究;二是以探索强震孕育过程和机理为主要目标的地震动力学研究;三是以发展地震预测新方法为主要目标的对地观测技术综合研究;四是以认识火山喷发机理和火山灾害预测为主要目标的活动火山研究;五是以地震灾害综合防御和地震应急理论为主要目标的地震成灾机理和地震灾害学研究。围绕上述研究方向,设置了8个研究室和实验室,建有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中国地震局地震与火山灾害重点实验室。
研究所是国务院首批批准的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目前具有“地质学”和“地球物理学”2个专业一级学科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同时设有“地质学”和“地球物理学”博士后流动站。这里培养了一大批地球科学精英,做出了一大批享誉海内外的重大科研成果,极大地发展了我国的地质科学。
1978年以来,共有7位科学家分别当选中国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45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待遇,8人被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5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3人获国家杰出青年和优秀青年基金资助;3人入选国家“万人计划”,4位科学家荣获“李四光地质科学奖”。2014年研究所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成为地震系统首家入选的单位。
- 2025中国历史研究院非事业编制人员招聘4人公告
- 2025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招聘16人公告
- 2025中国历史研究院非事业编制招聘4人公告
- 2025中华司法所研究会招聘4人公告
- 2025国家卫生健康委妇幼健康中心招聘事业编制2人公告
- 2025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面向社会招聘16人公告
- 2025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组织招聘职员通知
- 2025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面向应届毕业生招聘科研助理10人公告
- 2025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无线电台管理局事业编制招聘社会3人公告
- 2025中国交响乐团面向社会招聘公告
- 2025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招聘博士后出站人员1人公告
- 2025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招聘社会在职1人公告
- 2025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广播电视科学研究院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招聘1人公告
- 2025中国爱乐乐团社会招聘4人公告(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