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导航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就业知识 >> 应试技巧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题库:认识和实践
2013-02-22 17:59:15   地区:   浏览:0

  认识的辩证法原理是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的哲学基础。

  典型真题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说明()。

  A. 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B. 理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感性认识

  C. 检验真理的实践是一个过程D. 认识事物是一个过程

  【答案】 D

  【解析】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的原意是指路途遥远才能知道马的力气大小,日子长了才能看出人心的好坏,时间可以检验一切。在哲学上是指认识事物是一个过程,不能一蹴而就。故本题应选D。

  六、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

  1.归纳和演绎

  (1)归纳和演绎的含义

  归纳和演绎的客观基础在于客观世界普遍存在的个性与共性、个别与一般的关系。

  归纳,是指从许多个别的事物中概括出一般性概念、原则或结论的思维方法。归纳可分为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

  演绎,是以一般概念、原则为前提推导出个别结论的思维方法,即依据某类事物都具有的一般属性、关系来推断该类事物中个别事物所具有的属性、关系的推理方法。

  (2)归纳和演绎的辩证关系

  归纳和演绎是两种方向相反的思维方法和过程,前者是从个别到一般的思维运动,后者是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运动。

  首先,归纳与演绎相互联系,互为条件。一方面,归纳是演绎的基础,为演绎提供前提。演绎要从一般推导出个别,作为演绎出发点的一般原则,往往是先由归纳得出来的。另一方面,演绎为归纳提供指导。归纳要从个别概括出一般,作为对实际材料进行归纳的指导思想,往往又是某种演绎的结果。

  其次,归纳和演绎相互补充、相互转化。归纳法只是对现存的有限的经验材料进行概括,因而不仅不能保证归纳结论的普适性,而且单纯的归纳并不能完全抛开事物次要的属性而抓住共同的本质的东西,这就必须靠演绎来深化和补充。演绎法从一般原则出发思考问题,但它无法保证自己的前提即由此出发的一般原则本身是否正确无误。归纳之后,需要通过演绎将归纳所得的一般结论推广到未知的事实上,并用这些事实来检验一般结论的正确与否;演绎之后,又要将演绎所得的结论与事实相比较,并通过新的归纳来检验、修正、充实原有的演绎前提。归纳和演绎只有在如此周而复始的相互转化过程中,才能弥补各自的缺陷,充分发挥其在探索真理过程中的方法论作用。

  2.分析和综合

  (1)分析与综合的含义

  分析是把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要素、方面,分别加以研究的思维方法。科学中的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结构分析、功能分析、系统分析等都属于这种方法。综合则是在把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要素、方面的基础上,再组合成一个整体的思维方法。

  (2)分析与综合的辩证关系

  分析和综合是对立的,二者思维的出发点和思维运动方向是不同的,一个是从对象的整体走向各个局部,一个则是从对象的局部走向整体。二者又是统一的,分析和综合的统一表现为二者的相互依赖、相互渗透和相互转化。

  ①分析与综合互相依赖、互为条件。一方面,分析是综合的基础,没有分析,就没有综合。另一方面,分析也离不开综合。分析必须以一定的综合性原则为指导才能顺利进行。综合是分析的目的和结果,离开综合,分析也就失去了其本身的意义,分析的结果也不会是恰当的。

  ②分析与综合互相渗透。客观事物极端复杂,决定了分析与综合必须互相渗透,否则,就不能如实地反映事物的不同面貌和规律。

  ③分析与综合互相转化。人们的认识不断地在分析的基础上转入综合,又在综合的指导下进行新的分析,不断转化、交替,推动着认识的发展。

  真题解析

  (单项选择题)俗语说“一叶知秋”“一燕知春”。这说明()。

  A. 现象和本质是同一的B. 人们可以透过现象认识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