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时政评点:以协商求共识多参与谋善治
协商民主的实践也告诉民众,每个人的合法权益,不是等着靠着就能得来的,也是靠自己积极主动争取的。
两会是一个民主的舞台,不仅展示着丰富的民主内容,也彰显着多样的民主形式。协商民主作为近年来的一个关注焦点和实践热点,将在两会上得到充分的展现,更将在实践中不断走向完善。
3月3日,贾庆林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开幕式上指出,“拓宽社会各界有序政治参与的渠道和平台,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这是顺应时代要求、合乎民意诉求之举。
尽管人民政协是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但在社会生活中,协商民主更多地存在于各个层面和领域,与社会公众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某种意义上说,协商民主在推进社会进步和公共治理走向善治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潜力有待进一步发掘。
一段高速路穿过居民区,汽车的噪声影响到居民的休息,是猛烈地批评,还是与政府有关部门等坐下来沟通?地铁的规划设计,无视某地居民区人口众多的实际不设站口,是埋怨决策的不以人为本,还是及时反映诉求?
一些地方民众的实践表明,坐下来沟通、理性地反映诉求,不仅能较快求得共识,还能最终求得共赢。既降低了“维权成本”,又提高了议事效率,获得了一个多方满意的结果。这种沟通、表达,即是一种民主协商。
从新拆迁条例的两度征求民意,到一些地方政府部门纷纷推行网络问政,再到网络热点问题得到有关机构的积极回应,深刻表明民主协商日益成为贴近民众的民主实践形式。
显然,民主不是洪水猛兽,民主也不是宏大主旨,它其实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切身利益紧紧相连。关键是,要善于运用和发挥协商民主的作用,使之成为社会建设性的力量源泉,成为善治的重要路径。
很多时候很多问题,并不必然地要走向激烈对抗和不可调和。如果官民之间,政府与社会之间,多些民主协商意识,多些协商行动,很多问题的解决速度和效率往往会出乎人们的意料。
政府不可能包打天下,不是什么问题都一览无余,协商本身即是对施政决策的一种补齐、对信息掌握的一种补漏。坐下来沟通,多些交流,少些埋怨,多些建设性,少些对抗性,多些商量妥协,少些决不让步,往往能实现官员良性互动,求得共识与善治。
协商民主的实践也告诉民众,每个人的合法权益,不是等着靠着就能得来的,也是靠自己积极主动争取的。每个人的一点点建设性努力,就能汇聚成一个不小的进步。社会公众的有序政治参与,必能有力提升公共治理的层次和水平。
相关文章
- 2025年三明永安市事业单位专门面向驻军随军家属公开招聘公告
- 2024年8月时事政治热点
- 2024年淮安生态文化旅游区社会事业局招聘初中教师公告
- 2024年滕州市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农村党建助理员简章
- 2024年湖南省益阳市市直医疗卫生单位紧缺(急需)人才引进和招聘事业单位人员公告
- 2024年河源连平县交通运输局招聘编外人员公告
- 2024年丽江市古城区医共体总院招聘编外人员公告
- 2023年吉安市青原区招聘编外聘用制专职文明实践员公告
- 2023年9月时事政治热点
- 2023年下半年黑龙江财经学院教师招聘公告
- 2023年随州随县高新技术产业武汉服务中心引进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公告
- 2023中央财经大学信息学院行政岗招聘1人公告(非事业编制)
- 2023年中国机电设备招标中心(工业和信息化部政府采购中心)招聘公告
- 2023年宣城市绩溪县中小学幼儿园新任教师招聘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