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导航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就业知识 >> 应试技巧
事业单位考试公基常识:历史唯物主义
2013-02-22 17:58:19 来源:网络 所在地区: 浏览次数:0

  第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上层建筑是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才产生的,因此,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会有什么样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

  第三,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上层建筑的发展变化。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表现在两个层次上,一是在社会发展的量变阶段,受生产力变化的影响,经济基础的调整和改革决定上层建筑的调整改革,使社会发展呈现出阶段性;二是在生产力推动下,经济基础发生根本性质的改变,树立其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或迟或早地要退出历史舞台。马克思指出:“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

  (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上层建筑具有相对独立性,它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是积极的、能动的。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集中表现在为自己的经济基础的服务上:千方百计地维护自己的经济基础,破坏同自己相对立的经济基础。

  第一,在服务方向上,具有“为我”与“排它”的双向作用。上层建筑一旦建立,就要积极地运用政治力量、法律手段和思想影响竭力维护自己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发展;同样它也要用全部的政治力量和精神力量排除、消灭那些有害于自己经济基础的异己力量。“为我”与“排它”是相辅相成的。

  第二,在服务的方式上,上层建筑为经济基础服务,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控制这种方式来实现的,采用“强制的”和“非强制的”两种方式。政治上层建筑通过建立暴力机关、规定严格的法律制度;观念上层建筑通过影响人们的思想去支配人们的行动,以此巩固和维护自己的经济基础。

  第三,在服务的效果上,有两种情形:一种是促进作用,一种是阻碍作用。当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而经济基础又是同生产力相适应并能满足其发展的要求时,就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反之,如果上层建筑不能满足新兴经济基础的要求,或者它所维护的经济基础本身已成为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它就会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总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上层建筑要通过经济基础这个环节最终反作用于生产力,这是一个复杂的辩证过程。

  (3)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经济基础与社会生产力直接联系,生产力的进步首先作用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然后再通过经济基础作用于上层建筑。在生产力的推动下,生产关系即经济基础是不断变化的,上层建筑是相对稳定的,当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新的上层建筑建立后,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是基本适合的;随着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即经济基础的变革要求也日益发展起来,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关系就变得不适合了,矛盾就会越来越激化。上层建筑则成为阻碍经济基础变革的力量,经济基础提出变革上层建筑的要求。因此必须变革旧上层建筑为新上层建筑,新的上层建筑便会以自身的力量促进新的经济基础取代旧的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关系又转化为基本适应了,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开辟新的道路。

 

  (三)社会发展的动力机制

  1.社会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1)社会基本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社会的基本矛盾。原因:这两对矛盾囊括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构成人类社会的基本结构;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决定着社会历史的性质和全貌,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和社会发展的方向;规定和影响着其他社会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成为人类社会基本的普遍规律;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2)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社会发展动力是一个包括多因素、具有多层次的综合系统。在这个系统中,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最深层次的动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